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主要症状是腰痛和患侧臀部疼痛,部分病人伴感应性坐骨神经痛,其程度差异较大,多数为酸胀痛,少数在弯腰、蹲坐、起身或骶髂部、腰部扭闪后疼痛突然加剧,甚至翻身、起床等活动受限。
骶髂关节脂肪疝最典型的体征是在髂嵴上缘偏内侧,骶髂关节外上方皮下组织内可触及多个结节状肿物,直径1~3cm不等,结节质地较硬韧,弹拨或按压时出现疼痛。部分病人在指压结节时出现腰骶部,臀部或同侧大腿酸胀痛。结节可为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可单个或多个融合在一起。有些病人可出现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,但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为阴性,无下肢感觉障碍及反射异常。
治疗
治疗:
1.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封闭、理疗、手法复位还纳等方法。
(1)局部封闭:即可作为诊断,又可用于治疗。一般封闭后疼痛可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,部分病人可以治愈,另有部分病人停止治疗后常复发。
(2)按摩和手法复位:有一定疗效,复位成功后可解除神经压迫,疼痛明显减轻。但对手法复位无效、反复发作及症状重者宜手术治疗。
(3)理疗及消炎止痛类药物的应用。
2.手术治疗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,手术的原则是尽量切除疝出和骶髂筋膜下的脂肪,扩大疝孔。
具体方法是:在疝块表面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,在骶髂筋膜浅面找到略水肿、大颗粒、有菲薄透明包膜呈淡黄色与筋膜前层不同的疝出脂肪,扩大疝孔4~5cm,切断附近的神经支及伴行小血管,疝出的脂肪呈葡萄串状相连,应尽量牵出后切除,止血后缝合浅层组织脂肪,不缝合扩大的筋膜疝孔。也有学者主张,术中切除疝出脂肪组织及与其粘连的病变脂肪组织后,显露骶髂筋膜薄弱部分,疝孔用丝线严密缝合,然后逐层缝合。